实质性底稿的底层逻辑(1):三账核对一致
...大约 2 分钟
实质性底稿的底层逻辑(1):三账核对一致
作者:Kenny
更新时间:2024年12月27日
引言
很多刚入职的小朋友,面对分到的A1大礼包,不知道从何下手。
只能靠着上年的底稿摸石头过河。
如果恰好遇到上年的底稿过于混乱,那自能自求多福了......
什么是三账核对一致
实质性底稿的第一步,永远都是三账核对一致(三相符)。
那什么是三账核对一致呢?
三账核对一致在审计程序中,指的是你底稿中的账面数、未审数、审定数都需要与企业的账面数、报表数以及最后的审定数保持一致。
账面数
底稿中的账面数,来源于企业财务软件科目余额表中记录的金额。
即使是被审计人最为厌烦的SAP,也能轻松获取当期的科目余额表。
而对于往来科目,通常需要填写辅助余额表中的金额。
未审数
未审数,指的是从企业未审报表中直接获取的金额。
通常,企业的账面数会经过一些报表层面的调整(也就是俗称的账表调整)后,变成未审数。
例如,部分企业可能不会单独使用预付、预收(合同负债)等科目,财务系统经过设置后会将应付、应收的负数余额重分类至预付、合同负债等科目。
所以在填写未审数的时候,也要关注企业自行做出的账表调整有哪些。
审定数
审定数就是经过实质性程序,做出审计调整之后,最终确定的金额。
各家事务所都会有自己的调整系统(也就是俗称的TB),在审计过程中,需要经常与TB去进行核对,确保已将所有的审计调整都记录在底稿中。
在很多时候,即使你自己完成了底稿后没有任何调整,也需要与TB的审定数进行核对。
因为很多时候,其他同事进行的调整会涉及到你的底稿。
例如,做费用的同事发现存在费用跨期了,进行计提后,便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应付款的底稿。
因此,在出报告之前,将TB与审定数进行核对是很重要的工作!
如果等报告出了,发现底稿数与审定数不一致的话,那就真的爆炸了!
Powered by Waline v3.4.2